一站式人工智能-脑科学数据科学应用型综合教学实验平台
开放、可扩展的脑科学专业教学与实验一体化平台,支撑包括硬件实验在内的脑科学综合专业课程。ONEURO平台坚持以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据教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集成多行业的传感器数据科学。在这里,实现大数据竞赛、数据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数据人才认证,全面助力高校在线教学升级。师生通过线上的云计算平台来使用数据集和计算资源,完成日常教学所需,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
产品特点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脑科学实战应用型课程体系
优质脑机融合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理论课程结合精选实战案例,由浅入深强化教学效果
先进便捷的实验环境
Oneuro深度定制运动想象、VEP、ERP、P300、被动脑机接口、情绪等脑机融合必备技术,随时随地编程学习,学习过程永久保存
院校适用的教学系统
教务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在平台内可轻松开展“教、学、练、测、评、管”等工作
专业的课程实验资源
顶尖AI专家指导+Oneuro平台真实产业界应用场景案例,双重保证优质实验资源
课程体系
Curriculum system
脑机融合基础知识 课程 项目实战
清晰的脑机融合基础知识与数据科学家成长路径,匹配工业界需求的知识体系,理论与代码实现相结合,奠定扎实的数据科学知识技能基础
第一课:电极的安放位置和测量
从最基本的电极安放学起,虽然临床医生并不进行电极安放的具体操作,但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原则和方法,在以后的读图中就会没有导航坐标,在茫茫大脑中失去方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课:脑电图一般判读原则
脑电图阅读前是需要做充分准备的,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方法和脑电图显示的基本参数,包括敏感度、高频滤波、低频滤波(时间常数)、走纸速度等,每一环节不可忽视和省略,这些都是正确判读脑电图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
第三课:脑电图波形的分析和识别
对于一个波形而言,频率是指它的时限,波幅是指它的电压,位相则是说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波形是指它的形态,脑波可以有单发、连发、阵发等等出现方式,不同的波出现在不同状态及不同部位,意义都是不同的。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基本要素。
第四课:正常清醒脑电图的识别
这节课将引导我们从定义、基本波形、分布、波幅、反应性等几方面来分别认识后头部α节律、中央区μ节律、β活动、θ波、λ波和儿童后头部慢波。它们组成的正常清醒脑电图是所有脑电判读中最基础的内容。只有认识了它们,才能在后来的判读中“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第五课:正常睡眠期脑电图和睡眠分期
本课主要学习出现在睡眠期的各种正常脑波活动,主要的波形有思睡期慢波、顶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以及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睡眠分期主要分为思睡期、NREMⅠ、Ⅱ、Ⅲ期以及REM睡眠期。认识和掌握睡眠期脑电图特点,对判断睡眠分期和诊断与睡眠相关的各种疾病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小儿脑电图的特点和误区
相比于成人脑电,小儿脑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演变,具有复杂多变、波形不典型、正常变异多发的特点,更容易造成误判。这一讲,我们将来学习不同年龄阶段的脑电图特点、儿童脑电图的正常变异和判读标准,以及如何结合儿童期常见疾病来正确解读脑电图的异常。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小儿脑电与成人脑电的差别,了解小儿脑电演变的过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脑电图。
第七课:伪差的识别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伪差的识别,伪差一般分为两大类,生理性伪差和非生理性伪差,生理性伪差通常来自人体,但不是脑电活动,如心电、肌电、血管搏动或瞬目伪差等。非生理性伪差可以由外界或周围环境等许多因素引起,如仪器、电极、电磁干扰伪差等,正确识别伪差,才能对脑电图做出正确判断。
第八课:良性变异型或意义不明确的波形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重要的一课——良性变异,将详细介绍14Hz和6Hz正相棘波、6Hz良性棘慢波、中线 θ 节律、颞区节律性 θ 活动、婴幼儿中央区小棘波、睡眠纺锤的变异型、缺口节律、门状棘波、成年人临床下节律性放电等良性变异的特征和临床意义,以帮助我们提高脑电图判读的准确性。良性变异在正常人群中的出现率较低,其形态上貌似异常,但病理意义不确定,在临床上被误判的情况较多,应注意甄别。
第九课:漫谈慢波
慢波是指频率在0.3-7.5Hz的脑波;生理性慢波多数是θ波,波形常常是类正弦样;异常慢波多数是δ波,波形常常是多形性,复合型;异常慢波提示相应部位的脑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慢波没有病因诊断的特异性,但正确的解读慢波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课:周期样放电
周期样放电包括:周期样一侧性癫痫样放电、双侧独立的周期性癫痫样放电、广泛性周期样癫痫样放电、三相波和暴发-抑制,是一组特征性极强、临床意义特殊的脑电图波形,在神经重症的患者中多见,对于病因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提示价值。这一章,我们将详细学习周期样放电的发展历史、各种类型周期样放电的波形特点和临床意义。
第十一课:快波、低电压和电静息
快波分为正常快波和异常快波,异常快波又包括非药物影响的快波异常增多和药物作用下正常快波反应消失。低电压和电静息均是严重异常EEG的表现,提示脑功能严重抑制或基本丧失,在判断时应注意电极间的安放距离等情况。
第十二课:昏迷的脑电图模式
脑电图可反映昏迷的深度及脑功能损伤程度,根据脑电图中波形、幅度、出现方式、规则性及反应性等不同,可将昏迷的脑电图分为6个等级,脑电图的分级越高,患者预后相对越差,在根据脑电图判断昏迷预后时还应密切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第十三课:脑电图的诱发实验
脑电图记录过程中的诱发实验是提高脑电图阳性率的重要手段,其包括睁-闭眼实验、间断性闪光刺激实验、过度换气实验、睡眠诱发实验、眼状态敏感实验、图形诱发实验、直立伸臂实验、药物诱发实验等。诱发实验的操作方法对结果阳性率有重要影响,正确的判读诱发实验的结果对临床诊断有重要帮助。本节课将介绍常用诱发实验的原理、方法、正常反应、异常反应及临床意义,以便大家在工作中能正确使用。
第十四课:部分性发作脑电图模式---额叶癫痫(FLE)
额叶约占人类大脑半球的1/3,功能复杂,发作症状学复杂多样,通常是与其所在的功能分区密切相关。额叶发作通常具有时间短,发作频繁,恢复快,成簇出现,夜间发作及容易继发双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等特征。额叶癫痫发作期脑电图主要包括5种模式,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电临床及MRI进行综合判断。
第十五课: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波形的识别和解读
发作间期癫痫性异常放电主要包括尖、棘波、尖慢、棘慢综合波、多棘波等,常常见于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但需要注意一些正常波形以及良性变异型脑波容易与癫痫性异常放电相混淆,如14Hz正相棘波、门棘波、POSTs等,脑电图中各式伪差同样也会形似癫痫性放电,在判读时应结合视频等综合分析。
第十六课:局灶性发作脑电图模式---颞叶癫痫(TLE)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其中颞叶内侧癫痫和颞叶外侧癫痫为其最常见的亚型。本课将介绍这两种颞叶癫痫的解剖学、症状学和脑电图特点。在发作间期,颞叶内侧癫痫以前颞、颞下区放电为主,可伴有TIRDA;颞叶外侧癫痫以中后颞放电为主。而发作期,颞叶内侧癫痫多以theta节律和低幅快节律起始;颞叶外侧癫痫多以低幅快节律和delta活动起始。这节课的学习,将更有助于我们对两种颞叶癫痫进行鉴别诊断。
第十七课:部分性发作脑电图模式
枕叶癫痫较少见,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视觉和眼球运动症状,常伴有发作期或发作后头痛。顶叶癫痫则更少见,发作时以主观感觉异常为主,常为局部肢体麻木、无力、紧缩感、针刺感等。这两类局灶性癫痫的发作期起始脑电图模式常有低波幅快活动,节律性棘波、棘慢综合波,节律性正弦波、δ波等,发作期症状学及顶枕叶起源的发作期放电,是诊断分型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课:全面性发作脑电图模式(1)
全面性癫痫发作包括运动性和非运动性发作,其中运动性全面性癫痫发作包括:强直-阵挛、强直、阵挛、肌阵挛、失张力、肌阵挛-强直-阵挛、肌阵挛失张力、癫痫性强直等。本节基础课着重介绍前五种发作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改变特点。除了脑电图特征,肌电的表现可以协助进行发作类型的判断,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第十九课:全面性发作脑电图模式(2)
我们主要学习全面性发作中的非运动性发作,相比全面性运动性癫痫发作如强直、阵挛、肌阵挛等,典型失神及不典型失神等类型的发作症状有时很轻微,不易察觉,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是当几种发作形式互相交叉重叠时仅通过临床症状更是难以区分,因此要善于结合症状学及其同步特征性脑电图做出正确的诊断。
第二十课:常见癫痫综合征脑电图的典型表现(一)
癫痫综合征是指由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改变组成的癫痫疾患,是脑电-临床综合征,其种类繁多,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其中四个比较常见的类型,分别是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儿童失神癫痫(CAE)、青少年失神癫痫(JAE)和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不同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好发年龄、电-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均不同,其中电-临床特点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第二十一课:常见癫痫综合征的典型脑电图表现(二)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婴幼儿癫痫中最常见的两个癫痫综合征——婴儿痉挛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典型脑电图表现。这两个疾病也是癫痫性脑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脑电图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但相比于特发性癫痫,其脑电图表现复杂多变:除背景异常外,发作间期的大量多灶或全面性放电,多种发作类型的存在,尤其是监测痉挛、强直、不典型失神、失张力发作等特征性发作是其核心表现。 |